网站主页 甲氧丁巴胺 新闻专题 地诺帕明说明书

地诺帕明说明书

发布日期:2020/10/21 8:45:43

背景及概述[1][2]

地诺帕明,选择性刺激肾上腺素β1受体,可使心肌收缩力持续加强。其作用特征是扩张冠状血管,与洋地黄比不易导致心律不齐。

药理作用[1-2]

选择性激动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持续增强,对β2和α受体几乎无兴奋作用。其作用特征是扩张冠状血管,与洋地黄类相比,不易发生心律失常。口服吸收迅速,1h达峰值,t1/2为4h。连续给药无蓄积性。可通过胎盘屏障和乳腺。临床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地诺帕明对各组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作用见表1。经地诺帕明作用后正常对照大鼠、低氧24 h大鼠及低氧48 h大鼠AFC均明显高于各组基础AFC值(P<0.05),且正常对照组大鼠AFC与在地诺帕明作用下低氧 48 h大鼠AFC差异无显著 ( P>0. 05)。(2) 10-5mol/L 特布他林作用于低氧 48 h 大鼠,其AFC与相同浓度的地诺帕明比较差异无显著(P>0. 05)。

如表2所示:地诺帕明与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混合作用于低氧48h大鼠, 其AFC显著低于相同浓度地诺帕明单独作用(P<0.05);地诺帕明与β2受体阻滞剂 ICI-118551混合作用于低氧48h大鼠,其AFC与相同浓度地诺帕明单独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 ( P>0. 05) 。

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完全抑制地诺帕明对AFC的作用,而β2受体阻滞剂对 AFC的作用没有影响,说明地诺帕明是通过刺激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起作用的。而且相同浓度的特布他林与地诺帕明的作用比较差异显著,证明β1受体和 β2受体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分布比例情况基本相当。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增加正常对照组大鼠及低氧大鼠AFC,且正常对照组大鼠AFC与在地诺帕明作用下低氧48h大鼠AFC比较差异不显著,证明地诺帕明对损伤后肺泡上皮液体转运机能也有调节作用,并且能够在肺损伤不很严重的情况下调节 AFC至正常水平。说明在轻、中度肺损伤时,肺泡上皮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并没有遭到破坏, 同时也说明10%氧气48 h 尚不至于对肺泡上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钠的主动转运由钠通道和Na+-K+-ATP酶共同完成。地诺帕明提高AFC的作用能够被氨氯吡咪和哇巴因所抑制,说明地诺帕明通过调节肺泡上皮钠主动转运机能,加速肺水肿液的吸收。氨氯吡咪降低了31%地诺帕明对低氧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的作用,哇巴因降低了51%地诺帕明对低氧大鼠的作用。

氨氯吡咪敏感性钠通道在人和大鼠占40%-50%,而在兔和小鼠大于80%,因而在人类非氨氯吡咪敏感性钠通道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在离体的情况下研究肺泡液体清除能力是由于在肺循环缺如1h内肺泡上皮对于蛋白与钠离子的运输以及肺泡液体的清除率都保持恒定,与在体的模型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离体模型因为没有血液灌流,减少了肺损伤时大量蛋白液的流入,使得该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价肺泡上皮通透和运输的能力。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地诺帕明主要是通过氨氯吡咪非敏感性机制调节低氧肺损伤肺泡内液体清除能力,该药能减轻早期肺水肿, 对晚期肺水肿的作用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药代动力学[2]

口服本品1h内达最高血药浓度,清除半衰期约4h。人和动物连续给药,体内无蓄积性。本品血中主要以原形存在。

临床应用和适应症[2]

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2]

口服: 5~10mg,3次/d。可根据年龄、症状适当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2]

偶可出现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2]

偶尔出现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当出现心悸、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应减量或停药。少数人可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过敏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如必需时应停止授乳。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者慎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孕妇应权衡利弊后应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心电图,心律如有失常,应及时处理。对严重病例可合用洋地黄、呋塞米、硝酸异山梨醇。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乃静,谷秀,李伟,李胜岐.地诺帕明对低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04):670-673.

[2] 新全实用药物手册

分享 免责申明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甲氧丁巴胺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